查看原文
其他

三角洲The Delta INST|GODOWN空间新展:楼森华「我在 转塘 转诗」

TheDELTA 三角洲The Delta 2023-04-05

楼森华
「我在 转塘 转诗」
三角洲GODOWN空间
展期:2023年4月7日至5月21日‍‍‍‍
开幕:2023年4月7日下午6点
周二至周六:11:00-19:00


"不要叫我美丽/我在转塘转诗/做大地歌唱的儿子/在暗夜/在转塘这样的未来世界/从荒诞的中心迷失/在肃穆的边缘/大雪天飞满了……/团结在泥土里。"
———楼森华:《致海德格尔》,1997



楼森华个展「我在 转塘 转诗」展览现场, 三角洲GODOWN © . 


三角洲The Delta INST荣幸宣布即将于GODOWN空间推出楼森华个展:「我在 转塘 转诗(Lost In Zhuantang)」。本次展览将呈现艺术家创作的29件油画作品与18件纸上作品及手稿,其中有关转塘的风景、人物、静物油画作品主要写生于1996—2002年间。这些作品标志着楼森华艺术生命中一个丰富且关键的阶段,展览的大部分作品从未展出过,作为一个在转塘的"本土"空间,我们相信本次展览具有非凡的意义。


楼森华,"象山路",布面油画,60×50.5cm,2000
「我在 转塘 转诗」展览现场, 三角洲GODOWN © . 


作为GODOWN空间项目首个绘画展览的艺术家,楼森华与转塘、美院乃至空间的发展都有着密不可分割的联系。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院毕业客居满觉陇、三台山,楼森华与同时代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了对于前卫艺术激烈的探讨、实践与反思。而待到他独自一人到宁波大学教授中西方艺术思想与当代文艺理论时,开始觉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996年9月回转塘工作后便对此进行更为深入与广泛的研究与学习,虽然同道者寥寥,但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楼森华在此之后漫长的转塘阶段的文艺思想与实践。

新世纪后,中国美术学院规划象山中心校区,转塘也开始了相当规模的人员流动与城市化建设。如今,"旧"的转塘消失了,"新"的转塘仍在发展,我们——作为空间的发起者——与楼森华偶然相识于这个"新"转塘,"可以说,这次展览是转塘的缘分,学院的缘分,更是艺术本身的缘分。"


楼森华个展「我在 转塘 转诗」展览现场, 三角洲GODOWN © . 


楼森华最初从事医生工作,在个人理想与机缘巧合的推动下步入美院,开始了艺术生涯。丰富的个人经历造就了艺术家的多面性与复杂性,他在早年的学院美术系统中凭借出众的绘画才能与全面的艺术认识崭露头角。然而在这之后,艺术家经历了一段长达四年的"流浪",期间他开始关注并研究西方语言学和诗歌,尝试了多种媒介的艺术创作。这段时间对于他此后的艺术态度——自由、自然、自在——的形成非常关键,使得他可以毫无阻碍地运用各种媒介表达,并切入其本质,这些态度也体现在了本次展览所呈现的作品之中:不受图像与形式语言的影响,只为达到艺术家自我感受、绘画语言与现实情境的统一。



楼森华个展「我在 转塘 转诗」展览现场, 三角洲GODOWN © . 


本次展览的标题「我在 转塘 转诗」取自艺术家1997年写于转塘的诗歌《致海德格尔》中的一句,这首诗集中反映了艺术家当时的境遇:不稳定的生活,崇高的理想,深厚的友谊和源始的激情。展览聚焦艺术家在1996年至2002年的写生作品,它们都与艺术家在转塘的这段经历息息相关:有关于亲友的肖像,当时现实的风景,特殊意义的物件以及凝结而成的创作。这些作品反映出了艺术家一种"我在"的状态,透射出艺术家朴素而高尚的生存意志与精神追求。在此我们引用艺术家楼森华2002年的一首诗:"我就在那片云里/凝结/常常觉得有两件事特别相像/降落与上升   艺术或生活/克制  以及作为自由的核心/仿如一个身体  聚集起来而美丽/成长  舒展  鲜活起来才真实。"
 
              
三角洲 The Delta INST 撰



关于楼森华


楼森华又名楼笙华,籍贯浙江富阳。曾从医八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曾任教于国内多所大学。现供职于中国美术学院,他的艺术实践涵盖油画、中国画、诗歌、书法及装置等媒介,亦涉猎当代艺术评论写作与古代艺术品的鉴藏。                                                   
他的艺术实践,除了早年忠诚于自然的写生作品,另外则以反思古典语言、物质文化、湮灭、记忆和流亡为主题,并且更以开拓当代技术景观、精神信仰、衰退、蜕变和固化为关切,在凝视现代性的同时,试图从语言实践出发,直至唤起自然初生的那一刻。因而他的作品往往从自己大量的诗歌创作、一幅时尚摄影、一张即时图像、一个无常事件、一件古物或一条线开始,演变成装置、录像、绘画或书法。他迟滞、反复、甚至显得有些凌乱的实践,对现代世界的单调空虚和昙花一现造成一种紧迫感,以此来警惕那种与景观机制共谋的反自然装置。尤其是他追溯源初历史状态的邃密山水之持久工作,这种反思人类山水与宇宙经验,试图以“幽赞”之思加入到对绘画实时状态的论争中去。一种视觉失效的“邃明”反映在他作品的中心,一种通感修复来重启并直呈为事物本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